女子下体有腥臭味流黄水是怎么了

一、可能的原因

(一)阴道炎

1.细菌性阴道病

-病因: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

-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性生活后症状可能加重,尤其在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等情况后易发生,常见于育龄女性。

2.滴虫性阴道炎

-病因: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经性接触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

-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可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间或有性交痛等。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性生活活跃的人群中高发。

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病因: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阴道内局部环境改变,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致病。

-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伴有外阴瘙痒明显,瘙痒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严重者坐立不安,夜间更为明显,部分患者有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及排尿痛等,多见于育龄女性,儿童也可发病,免疫力低下时易复发。

(二)宫颈炎

1.急性宫颈炎

-病因: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所致,常发生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多有不洁性生活史或多个性伴侣等情况。

-表现: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2.慢性宫颈炎

-病因: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卫生不良、雌激素水平低下、局部抵抗力弱等也可诱发。

-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有的患者可伴有接触性出血,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

(三)盆腔炎性疾病

1.病因: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需氧菌及厌氧菌等,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2.表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脓性、有臭味,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若在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不同年龄女性均可患病,但以生育期女性多见。

(四)其他情况

1.子宫内膜癌

-病因: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

-表现: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阴道排液增多,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有脓血性排液、有臭味。

2.输卵管癌

-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多见于中年女性。

-表现:阴道排液为浆液性黄水,量可多可少,常呈间歇性,有时为血性,可伴有下腹部隐痛或胀痛,部分患者可触及下腹肿块。

二、就医建议

1.若女子出现下体有腥臭味流黄水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的视诊,以及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病原体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还会进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病因。

2.对于育龄女性,要详细告知医生性生活史、月经情况等;对于绝经后女性,要告知绝经时间、有无其他不适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三、注意事项

1.患病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内裤要用开水烫洗、太阳暴晒,避免搔抓外阴,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导致感染加重。

2.在未明确病因前,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加重病情。

3.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性伴侣也可能需要同时检查和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影响疾病的恢复。

4.若为盆腔炎性疾病等情况,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5.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如青春期女性出现此类情况,要考虑是否有特殊的感染途径或内分泌等因素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