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脏相关疾病
1.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因链球菌等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患者除了两侧肾部疼痛外,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等)、蛋白尿(尿中泡沫增多)、水肿(晨起眼睑、颜面水肿,逐渐波及全身)等表现。其发病机制是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炎症反应。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较长,病因多样,可能与免疫炎症损伤等有关。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部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病情迁延不愈,逐渐进展为肾功能不全。
2.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等。主要症状有两侧肾区疼痛、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细菌从尿道进入,沿输尿管上行至肾盂,引起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
-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患者可有间断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肾部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腰酸、乏力等,病情反复可导致肾功能损害。
3.肾结石
-形成原因: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尿液中某些成分(如钙、草酸、尿酸等)浓度过高,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结石。
-症状表现:患者两侧肾部可出现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伴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出现肉眼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结石在肾内移动时会损伤肾盂、输尿管黏膜,引起疼痛和出血。
二、肾周围组织疾病
1.肾周围脓肿
-病因:多由肾盂肾炎等蔓延所致,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从肾盂肾炎病灶扩散到肾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化脓。
-临床表现:患者有两侧肾部疼痛,疼痛较为持续,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肾区有明显的压痛和叩击痛。
2.肾包膜下血肿
-常见原因:多因外伤(如腰部撞击等)引起,肾脏受到外力冲击后,肾包膜下血管破裂出血。
-症状:患者两侧肾部疼痛,疼痛程度与血肿大小有关,可能伴有腰部肿胀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情况。
三、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肾脏
1.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累及多个系统。当累及肾脏时,称为狼疮性肾炎。
-临床表现:患者除了两侧肾部疼痛外,还可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脱发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等,尿蛋白等异常。
2.多囊肾
-遗传因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增大。
-症状:两侧肾部可出现胀痛,随着囊肿增大,肾体积增大,牵拉肾包膜引起疼痛,还可伴有血尿、腹部肿块等,后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对于儿童两侧肾部疼痛,需要考虑先天性肾脏疾病,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等。同时,呼吸道感染等引发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儿童表达不适可能不精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发热、排尿异常等。
2.女性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等,所以在考虑两侧肾部疼痛原因时,要尤其注意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另外,女性在妊娠期也可能出现肾脏相关问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累及肾脏等情况,需要关注血压、蛋白尿等情况。
3.老年人
-老年人两侧肾部疼痛可能与慢性疾病相关,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肾积水(男性老年人常见)等。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迟钝,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检查,如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超声等,全面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