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处理伤口
1.冲洗伤口:被两个月小狗咬破皮出血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肥皂水等清洁剂能有效清除伤口表面可能存在的病菌,流动清水可进一步冲掉污染物。
2.消毒伤口:冲洗完后,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碘伏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能降低感染风险。
二、尽快就医
1.评估暴露等级:医生会根据小狗的健康状况以及伤口情况评估暴露等级。如果是II级暴露(符合有皮肤破损但未出血或少量出血的情况,这里是破皮出血属于II级及以上),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是III级暴露(皮肤被咬穿、出血或有唾液接触黏膜等情况),除了狂犬病疫苗,还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2.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对于两个月小狗咬破皮出血的情况,应按照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一般需要接种多剂次。
3.被动免疫制剂注射:若为III级暴露,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以提供早期的被动免疫保护。
三、关注小狗健康
1.观察小狗:尽量了解咬人的小狗是否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以及健康状况。如果小狗在1年内接种过完整的狂犬病疫苗且健康状况良好,可以相对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因为疫苗保护也有一定时效等情况;如果小狗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那么需要更加重视后续的狂犬病暴露处置。
2.隔离观察(必要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将小狗进行隔离观察10天,观察小狗是否出现狂犬病相关症状,如精神沉郁、恐水、怕风、抽搐等,这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狂犬病暴露处置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被小狗咬破皮出血后,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对疾病的认知等情况,更要严格按照上述流程进行处置,且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因恐惧而不配合伤口处理和就医等情况。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儿童可能出现的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全身反应如低热等,一般为轻微反应,若出现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被两个月小狗咬破皮出血后,同样需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就医接种狂犬病疫苗等。狂犬病疫苗对孕妇和胎儿是相对安全的,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狂犬病疫苗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而狂犬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极大,所以不能因怀孕而延误狂犬病暴露处置。
五、预防未来再次发生
1.教育儿童:告知儿童不要随意逗弄陌生的小狗,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小狗,让儿童了解被小狗咬伤的风险以及正确的应对方法,比如被小狗接触后要及时告知家长等。
2.管理小狗:如果自家有小狗,要定期为小狗接种狂犬病疫苗,做好小狗的健康管理,避免小狗出现异常行为而咬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