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只有一个鼻孔通气可能是以下几种鼻炎相关情况
慢性单纯性鼻炎
-发病机制:多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用药不当等引起,鼻黏膜肿胀呈交替性,导致单侧鼻腔间歇性通气不畅,病情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其病理基础是鼻黏膜血管的舒缩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鼻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出现鼻塞等症状。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成人则多与不良生活习惯、职业接触等有关。儿童慢性单纯性鼻炎可能影响呼吸、睡眠,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在睡眠时经鼻呼吸非常重要,鼻塞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等。成人则可能因工作学习时鼻塞影响注意力等。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可增加患病风险,吸烟产生的烟雾等刺激物会损伤鼻黏膜,影响鼻黏膜的正常功能;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鼻黏膜,导致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生发展。
结构性鼻炎
-发病机制:如鼻中隔偏曲,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外伤等原因导致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从而引起鼻腔通气不畅,多为单侧持续性鼻塞。其原理是鼻中隔偏曲部位会影响气流通过,导致该侧鼻腔气道狭窄,通气受阻。
-年龄因素:鼻中隔偏曲可在儿童时期因鼻部外伤等逐渐形成,也可在成年后因外伤等因素出现。儿童鼻中隔偏曲如果影响呼吸,可能需要在合适时机进行干预,因为长期的鼻塞可能影响面部发育等;成人鼻中隔偏曲则主要影响生活质量等。
-生活方式:鼻部外伤史者更易出现结构性鼻炎相关表现,比如有明确鼻部受撞击等外伤经历的人,发生鼻中隔偏曲等结构性问题的概率增加。
血管运动性鼻炎
-发病机制: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可因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因素诱发,鼻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出现鼻塞,可呈交替性或持续性,部分患者表现为常年只有一个鼻孔通气。其是由于神经递质失衡等导致鼻黏膜血管反应性改变。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冷热刺激等诱发,比如在季节交替时,室内外温度变化大,儿童鼻黏膜对温度变化敏感,易引发血管运动性鼻炎出现鼻塞等症状;成人则可能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发病。
-生活方式: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诱发或加重血管运动性鼻炎,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体内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更易出现鼻黏膜的异常反应;过度劳累也可能影响身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发生。
药物性鼻炎
-发病机制:长期不当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萘甲唑啉、麻黄碱等滴鼻剂,可引起鼻黏膜血管反跳性扩张,导致药物性鼻炎,出现鼻塞,多为双侧或单侧持续鼻塞,可表现为常年只有一个鼻孔通气的情况。其是因为鼻用减充血剂的持续作用破坏了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血管调节失常。
-年龄因素: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儿童如果因感冒等被不当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会对其鼻黏膜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儿童鼻黏膜较为娇嫩,更易受药物损伤;成人长期不规范使用此类药物也会患病。
-生活方式:有长期自行滥用鼻用减充血剂习惯的人易患药物性鼻炎,比如有些人将滴鼻剂当作缓解鼻塞的常规药物长期使用,而不遵循正确的用药规范。
如果出现常年只有一个鼻孔通气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