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症状

一、贫血相关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红细胞生成减少,常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贫血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差;成年患者则多因贫血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如轻度活动后即感气喘等,其严重程度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相关,血红蛋白水平越低,上述症状越明显。

二、出血表现

1.皮肤黏膜出血:可见皮肤瘀点、瘀斑,鼻腔、牙龈出血较为常见。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育龄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增多的情况,与血小板减少影响凝血有关。

2.内脏出血:严重时可发生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颅内出血(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血小板极度减少时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三、感染表现

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常出现发热症状。感染部位多样,如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消化道感染(表现为腹痛、腹泻)等。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风险相对更高,且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需密切关注;各年龄段患者感染均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感染病原体多为细菌,也可合并病毒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