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血相关前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红细胞生成减少,可出现一系列贫血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造血功能不足影响营养物质运输及组织器官发育;女性可能因贫血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如月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这是由于贫血影响体内激素调节及血液供应;成年患者常见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等,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活动如爬楼梯、快走后易出现气喘、乏力加重的情况。
二、出血相关前兆
血小板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出血的关键因素,患者会出现不同部位的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可见瘀点、瘀斑,多为针尖样大小,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鼻腔、牙龈易自发性出血,且止血较困难;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提示胃肠道黏膜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时可见血尿,这是因为肾脏等部位的血管受到影响,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女性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与正常月经周期相比,经量明显增多且经期延长。
三、感染相关前兆
白细胞减少使得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反复发生感染。常见表现为反复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出现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由于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因免疫低下易受病原体侵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这是因为泌尿系统黏膜在免疫力低下时易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控制。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发生频率更高且感染症状可能更严重,如可能迅速发展为肺炎等重症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