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量饮水
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增加尿量,使尿液稀释,有助于小结石随尿液冲刷排出。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例如,可每隔1~2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水,保持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为理想状态,这样能降低尿液中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促进结石排出。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需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维持正常尿量,但要注意饮水方式避免呛咳;老年人因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也需适量饮水,但要根据自身心脏、肾脏功能调整饮水量,避免过量饮水加重心脏、肾脏负担。
二、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借助身体的震动促使结石松动并向尿道方向移动。常见的运动方式有跳绳、上下楼梯等。运动时需注意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适度运动,避免因运动剧烈导致身体损伤,比如跳绳时应选择平坦安全的场地,控制跳绳时间和频率;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结合少量上下楼梯,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
三、及时就医评估
当出现剧烈肾绞痛、血尿加重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超声、CT等检查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对于适合药物排石的小结石,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因素,例如儿童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若有泌尿系统畸形等病史的患者,就医时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制定更贴合患者自身情况的排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