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是否需服药的判定依据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先按血压水平分级,高血压分为1级(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低危分层的1级高血压患者,可先试行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5g)、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等,若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未达标则考虑服药;2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或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的1级高血压患者,通常需尽早启动药物治疗。
###二、不同人群高血压服药的特殊情形
####(一)老年人
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大且常伴多种基础病。年龄≥65岁者,收缩压≥15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一般需服药;收缩压<150mmHg且舒张压<90mmHg者,可先试行生活方式干预但需密切监测血压。用药需选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保护好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同时留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高血压用药需谨慎,轻度者可先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左侧卧位等,若血压控制不佳或病情进展,需经医生评估后选对胎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具体用药严格遵医嘱。
####(三)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多为继发性,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时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仅在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或血压严重升高(如合并靶器官损害等)时才考虑用降压药,用药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安全性高、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
###三、高血压药物治疗总体原则
药物治疗遵循个体化,依患者血压水平、心血管风险分层、合并疾病等选合适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至目标值,一般普通患者血压<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高危者<130/80mmHg。需长期坚持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要定期监测血压并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