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原因及对应表现
(一)牙龈瘤
多与局部刺激因素相关,如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表现为牙龈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可有蒂或无蒂,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妊娠期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致牙龈瘤增大。
(二)根尖周脓肿
常因龋齿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牙髓波及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部牙龈出现肉疙瘩,伴牙齿疼痛、咬合不适等症状。
(三)牙周脓肿
为牙周炎晚期伴发症状,因牙周袋内化脓性炎症致牙龈形成半球形肿胀突起,按压有波动感,多伴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表现。
二、诊断方法
通过口腔检查,视诊观察肉疙瘩位置、形态、颜色等,结合病史询问(如牙齿疼痛情况、口腔卫生状况等),必要时拍摄X线片,以了解牙齿根尖周情况或牙周组织状况。
三、治疗措施
(一)牙龈瘤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必要时手术切除。
(二)根尖周脓肿
进行根管治疗以消除根尖周炎症。
(三)牙周脓肿
实施牙周序列治疗,包括牙周洁治、刮治及局部药物治疗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出现牙龈瘤时需注重口腔卫生,于妊娠期相对稳定阶段考虑适当处理,因激素变化可能致牙龈瘤变化,需谨慎评估治疗时机与方式。
(二)儿童
若为乳牙龋齿致根尖周问题引发牙龈长肉疙瘩,需谨慎处理,优先选择对儿童口腔健康影响较小的治疗手段,避免过度创伤,关注儿童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老年人
可能与牙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等慢性疾病相关,需关注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影响愈合的疾病,治疗时综合评估全身情况,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