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里长了个肉疙瘩

一、可能的成因及特点

(一)牙龈炎相关

菌斑、牙石等长期堆积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增生形成肉疙瘩,常见于口腔卫生差人群,尤其长期未认真刷牙、使用牙线不足者,炎症期牙龈易触碰出血。

(二)牙龈瘤

多与局部刺激(如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或激素变化相关,孕期女性因激素水平波动更易发生,表现为牙龈上局限性、有蒂或无蒂的肿块,颜色可呈红色或粉红色。

(三)根尖周炎

龋齿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牙髓并波及根尖周组织,炎症刺激导致牙龈出现肉疙瘩,常伴随牙齿疼痛、咬合不适,有龋齿或既往牙齿疼痛病史者需重点排查。

二、就医检查要点

需进行口腔专科检查,包括视诊牙龈肉疙瘩的形态、颜色、质地,结合探诊明确是否有牙石、残根等局部刺激因素,必要时行X线检查,以判断根尖周骨质破坏情况等,从而精准确定病因。

三、不同病因的应对方向

(一)牙龈炎

需通过洗牙等局部清洁措施去除菌斑、牙石,改善口腔卫生状况,炎症消退后牙龈肉疙瘩多可缓解,日常需坚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维护口腔清洁。

(二)牙龈瘤

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同时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拔除残根、洁治牙石等,孕期女性发生牙龈瘤需评估病情,谨慎选择治疗时机。

(三)根尖周炎

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促进根尖周炎症愈合,牙齿疼痛缓解后牙龈肉疙瘩多会逐渐消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期女性

牙龈瘤在孕期高发,因激素变化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需注重口腔卫生,产检时可告知医生牙龈情况,必要时在病情稳定期谨慎评估手术治疗。

(二)儿童

牙龈里出现肉疙瘩需警惕乳牙问题,如乳牙龋齿波及根尖导致炎症,家长应督促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延误病情影响恒牙发育,及时带儿童至口腔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