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感染性牙疼可选用的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它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及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PGE1、缓激肽等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可缓解轻至中度的非感染性牙疼,如因牙本质敏感等引起的牙疼。不过儿童使用需谨慎,要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控制剂量。
-适用人群:一般成年患者可短期使用,但孕妇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慎用。对于儿童,6岁以上儿童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合适剂型的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牙疼,但要避免过量。
二、感染性牙疼可选用的药物
1.抗生素
-青霉素类: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牙疼,如智齿冠周炎等,在不过敏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失去渗透屏障作用而死亡。但青霉素类药物有过敏风险,使用前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试,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儿童使用阿莫西林时要根据体重计算剂量,且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等。
-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引起的牙疼,其作用机制是硝基被厌氧菌还原后,破坏细菌的DNA螺旋结构,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甲硝唑,儿童使用也需谨慎,一般不推荐6岁以下儿童使用,6岁以上儿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需注意的事项
1.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牙疼时,首先应尽量采取非药物干预,如用淡盐水漱口等。在药物选择上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特点,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儿童退热止痛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准确计算剂量,避免过量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且有用药指征时才考虑使用,并且要严格按照儿童剂量使用。
-孕妇:孕妇牙疼时用药需格外谨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一般不建议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抗生素的使用更要权衡利弊,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例如青霉素类药物如果孕妇不过敏且有用药指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仍需密切观察。
-老年人:老年人牙疼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减退等。在用药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影响肾功能,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根据感染情况合理选择,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2.优先非药物干预:在牙疼发生时,首先可以尝试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食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刺激牙齿等。这些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缓解轻度牙疼可能有一定帮助,而且可以减少药物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