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气管异物的典型症状
1.剧烈呛咳:当异物进入支气管,气道受到刺激,会立即引发剧烈呛咳,这是机体试图通过咳嗽反射将异物排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种呛咳往往突然发生,且较为猛烈,通常在异物进入气道的瞬间即刻出现。在儿童中,由于气道相对狭窄,呛咳反应可能更为强烈。例如,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嬉笑、哭闹,异物容易误吸进入气道,随即出现剧烈呛咳。
2.阵发性咳嗽:在异物进入气道后的一段时间内,可反复出现阵发性咳嗽。这是因为异物持续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气道痉挛,从而引发咳嗽。阵发性咳嗽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作,发作频率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咳嗽的规律性可能较差,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咳嗽发作可能相对更有规律。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在活动后、体位改变时咳嗽发作更为频繁。
3.喘鸣:异物部分阻塞支气管时,气流通过狭窄部位可产生喘鸣音。喘鸣音通常为高调、持续的声音,类似吹哨声,可在吸气或呼气时出现,以呼气时更为明显。其产生机制是由于气道狭窄,气体流速加快,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不同部位的支气管异物,喘鸣音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如异物位于主支气管,喘鸣音可能较为响亮且广泛;若位于较小支气管,喘鸣音可能相对局限。
4.呼吸困难:当异物完全阻塞支气管或引起支气管痉挛、黏膜肿胀,导致通气障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呼吸困难的程度与异物阻塞的程度和部位密切相关。对于本身存在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异物导致的呼吸困难可能更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由于气道尚未发育完全,管径较细,且咀嚼和吞咽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支气管异物。家长应注意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喂食花生、瓜子、豆类等坚果类食物,以及果冻等易误吸的食品。在儿童进食时,应保持安静,避免逗笑、打骂,减少哭闹,防止异物吸入。一旦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呛咳、咳嗽、喘鸣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支气管异物的可能,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减退,牙齿缺失,咀嚼能力下降,也容易发生异物误吸。家属应关注老年人的饮食,选择柔软、易咀嚼的食物,进食时要提醒老人细嚼慢咽。对于佩戴假牙的老人,要定期检查假牙的稳固性,防止假牙松动脱落误吸。如果老年人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进食固体食物时突然呛咳的病史,需考虑支气管异物的可能性,及时送医诊治。
3.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容易发生误吸。护理人员和家属应特别注意患者的进食方式,可采用鼻饲或给予特殊的食物质地,如将食物打成匀浆,以减少误吸风险。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咳嗽、喘鸣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