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急缓解措施
1.局部冷敷: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疼痛侧脸颊外部,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左右重复。通过冷敷收缩血管,减轻牙齿周围组织的肿胀与疼痛,此方法适用于因牙龈炎、轻度牙外伤等引起的牙疼,但儿童冷敷时需注意控制冰袋温度及接触时间,避免冻伤。
2.盐水漱口:用温盐水(约0.9%浓度,即500毫升水加4.5克左右食盐)漱口,每日多次。温盐水能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繁殖,减轻炎症导致的牙疼,孕妇及儿童使用时需注意盐水浓度不宜过高,防止刺激口腔黏膜。
3.暂时含服花椒:取干净花椒粒含于疼痛牙齿处,利用花椒的局部麻醉及抑菌作用暂时缓解疼痛,但儿童应避免使用,以防花椒误入气管引发窒息风险,且该方法仅为临时应急,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二、就医建议
1.及时就诊情形:若牙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面部肿胀、张口困难、牙龈出血不止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因为此类情况可能是牙髓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周脓肿等疾病所致,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儿童牙疼需特别关注,儿童牙疼可能与乳牙龋齿、换牙期牙龈问题等有关,家长切勿自行给儿童服用成人止痛药物,应尽快带儿童就医检查;妊娠期女性出现牙疼时,就医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安全的诊疗方案;老年人牙疼可能与牙周炎、根面龋等相关,需全面评估口腔及全身健康状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日常预防与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早晚采用巴氏刷牙法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饭后及进食零食后使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引发牙疼的风险。
2.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食物及饮品摄入,如糖果、碳酸饮料等,避免过多糖分在口腔内被细菌分解产酸,腐蚀牙齿引发龋齿进而导致牙疼;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
3.定期口腔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齿早期问题并处理,尤其是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应注重定期口腔健康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