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是不是新冠肺炎

一、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可为低热(体温37.3-38℃)至高热(体温>39℃),部分患者起病时可能无明显发热。还可能有干咳、乏力等表现。有些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

-对于儿童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等,也有少数儿童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重型表现

-重型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更易发展为重型。

二、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

-如果在发病前14天内到过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会增加。例如,近期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就需要高度警惕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其居住环境所在社区有新冠肺炎病例报告,也需要关注。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接触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后,被感染的几率较大。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与这类人员有过密切接触,都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感染新冠肺炎。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接触过来自疫情地区且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感染风险也较高。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对于儿童患者,血常规的变化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实时荧光RT-PCR检测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若为阳性可确诊。

-血清学检查,如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发病早期IgM和IgG均为阴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四、影像学检查

1.胸部CT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对于儿童患者,胸部CT表现也可能有类似特点,但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比如儿童的肺部组织相对较嫩,病变可能在影像学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果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同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支持,就需要考虑新冠肺炎的可能,需进一步进行隔离观察和诊断确认。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排查过程中更要仔细,因为他们感染后可能病情进展更快,需要密切关注各项指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