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验大便常规能查出的内容
(一)粪便的外观
1.正常外观:正常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这与日常的饮食结构等因素相关,例如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时,粪便多为成形软便。
2.异常外观
-稀水样便:可能提示肠道受到感染,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情况,大量水分不能被正常吸收,导致粪便呈稀水样。
-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肠道黏膜受到炎症、损伤等,出现脓血混合的情况。
-柏油样便:多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酶等作用,粪便呈柏油样黑色。
(二)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1.白细胞
-正常情况:正常粪便中无或偶见白细胞。
-异常情况:肠道炎症时,如细菌性痢疾,粪便中可见大量白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感染时,也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
-正常情况: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
-异常情况: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见红细胞,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等。
3.寄生虫卵:如发现蛔虫卵、钩虫卵、血吸虫卵等寄生虫卵,可诊断相应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例如粪便中发现蛔虫卵,即可确诊蛔虫感染。
4.巨噬细胞:在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时,粪便中可见巨噬细胞。
(三)粪便的化学检查
1.隐血试验
-正常情况:正常粪便隐血试验为阴性。
-异常情况:消化道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明显异常,但隐血试验呈阳性。如消化道溃疡活动期可呈间断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时多呈持续阳性。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若出现隐血试验阳性需高度警惕消化道肿瘤的可能;儿童出现隐血试验阳性则要考虑是否存在肠道寄生虫病等情况。
二、不同人群化验大便常规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标本采集:儿童留取粪便标本时要注意避免污染,最好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收集新鲜粪便,且尽量在1小时内送检,因为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例如婴幼儿留取标本时,要小心操作,防止尿液等混入。
2.结果解读:儿童肠道功能相对脆弱,对于儿童粪便中出现的白细胞等情况,要结合儿童的临床表现,如是否有腹泻、发热等症状综合判断。如果儿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除了考虑消化道出血外,还要考虑是否有食物因素等干扰,比如食用动物血制品等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二)老年人
1.标本采集:老年人留取标本时要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能需要他人协助留取标本,确保标本的正确性。
2.结果解读:老年人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时,由于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如消化道肿瘤等,所以更要重视,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同时,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解读大便常规结果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肠道功能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