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
成因:婴儿湿疹是宝宝身上起红疹子较常见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宝宝患湿疹的风险较高;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婴儿皮肤薄嫩,保湿能力差,经皮水分丢失多,容易受外界刺激引发炎症反应;还可能与过敏原接触有关,如食物中的牛奶、鸡蛋、鱼虾等,接触尘螨、花粉等也可能诱发。
表现:多发生在头面部,初起为红斑,逐渐出现丘疹、水疱,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严重时可累及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皮疹边界不清,伴有剧烈瘙痒,宝宝常表现出烦躁不安、睡眠不佳等。
应对: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可使用温和的婴儿沐浴产品,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痱子
成因:在炎热的天气里,宝宝出汗过多,汗液排出不畅,堵塞汗腺导管就会引起痱子。宝宝汗腺发育不完善,在高温环境下,如室内温度过高、穿盖过多等,更容易长痱子。
表现:多发生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多汗部位,表现为密集的小丘疹或小水疱,周围有轻度红晕,有刺痒感。分为白痱、红痱、脓痱等类型,白痱一般无明显不适,红痱会有刺痒、灼热感,脓痱则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应对:保持室内通风凉爽,调节适宜的室温;给宝宝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用柔软的毛巾及时擦干,可适当扑痱子粉,但要注意避免扑入眼、口、鼻等部位;对于脓痱,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
接触性皮炎
成因:宝宝皮肤接触到某些外界物质后发生过敏或刺激反应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接触化纤材质的衣物、新换的尿布、某些外用药物等。
表现: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边界清楚,与接触物的形状大致相符,去除接触物后经过适当处理可逐渐好转,但再次接触可能复发,局部瘙痒明显。
应对:尽快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用清水清洗接触部位,去除残留的刺激物;症状较轻的可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症状严重,出现大片糜烂、渗出等,应及时就医。
病毒感染性皮疹
成因:如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多见于6-24个月的宝宝,一般是宝宝感染病毒后,先有高热,持续3-5天,热退疹出;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传播;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
表现:幼儿急疹一般热退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风疹的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先从面部开始,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麻疹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应对:病毒感染性皮疹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是对症处理。如幼儿急疹,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让宝宝多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对于风疹、麻疹,要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加强护理。
细菌感染性皮疹
成因:如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宝宝皮肤有破损时更易感染。
表现: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易破溃、结痂,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面部、口周、鼻孔周围等部位。
应对: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宝宝搔抓,防止自身接种传播;局部可使用碘伏消毒,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感染严重,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果宝宝身上起了很多红疹子,家长要密切观察皮疹的变化情况,包括皮疹的部位、形态、数量、有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皮疹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如根据季节和室温适当增减衣物,选择合适的婴儿用品等,以降低宝宝起红疹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