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可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湿润和加温;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还是发声器官。
下呼吸道:起始于气管,然后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再逐级分支为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等。
功能特点
气体传导方面
-上呼吸道:主要起气体传导的初步处理作用,鼻腔内的鼻毛可以阻挡较大的灰尘颗粒等,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纤毛的摆动可将黏液及其黏附的物质向咽部摆动,最终被咳出或吞咽进入消化道。例如,正常情况下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温度接近体温(一般在32-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70%-80%左右,以减少对下呼吸道的刺激。
-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同样有纤毛-黏液排送系统,可将进入下呼吸道的异物等排出。同时,各级支气管是气体从气管向肺泡传导的通道,随着分支的进行,气道的口径逐渐变小,气体的流速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最终将气体传导至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方面
-上呼吸道:基本不参与气体交换,其主要功能是为气体交换做准备,保证进入下呼吸道的气体是经过初步处理的适宜气体。
-下呼吸道:其中的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内的氧气可以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通过相反的过程进入肺泡,从而完成气体交换。例如,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每分钟约有4-6升的气体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交换。
常见疾病差异
上呼吸道疾病
-儿童:儿童的上呼吸道相对较窄,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发生感染,如急性鼻炎(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低热或无发热等,但如果是婴幼儿可能会出现拒食、烦躁等表现。
-成人:成人上呼吸道疾病也常见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急性咽喉炎,细菌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咽痛、吞咽痛,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病毒感染则可能有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后出现咽痛等表现。
-老年人:老年人上呼吸道黏膜萎缩,防御功能减退,容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较慢,容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等。
-下呼吸道疾病
-儿童: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如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或支原体等。起病可急可缓,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等,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例如,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表现为长期发热、刺激性干咳等。
-成人:成人下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急性发作时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加重。而肺炎在成人中也较为常见,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起病较急,常有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感染性休克等。
-老年人:老年人下呼吸道疾病往往病情较为复杂,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有长期吸烟等病史,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晚期可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并发症。且老年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发热不明显,而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
影像学表现差异
上呼吸道
-一般情况下,上呼吸道在影像学检查中(如X线平片)显示相对较为局限,鼻腔在X线平片上可观察到鼻道等结构,咽、喉在X线平片上显示可能不够清晰,CT检查相对更清晰,可观察上呼吸道黏膜有无肿胀、病变等情况。例如,急性鼻窦炎时,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内有积液等表现。
-下呼吸道
-X线平片可观察气管、支气管的走行、形态等,以及肺部有无病变,如肺炎时可见肺部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等。CT检查对于下呼吸道病变的显示更为敏感和清晰,能够更准确地发现肺部微小病变、支气管内病变等,如支气管扩张时CT可显示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