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脚麻木了怎么办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脚麻木的患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硬板床,休息3-4周左右。这是因为卧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从而缓解脚麻木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相同,但儿童患者需注意避免长时间不活动导致肌肉萎缩等问题,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床上肢体活动。成年人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卧床休息都是缓解症状的基础措施,生活方式中久坐、久站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所以休息有助于打破这种不良循环。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患者更应重视急性期的卧床休息。

-休息时的姿势也有讲究,一般采取仰卧位,可在膝下垫一个薄枕,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进一步放松腰部肌肉,减轻椎间盘压力。

2.牵引治疗:

-牵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牵引装置,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对脊柱进行拉伸,使椎间隙增大,减少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牵引重量可从体重的6%-10%开始,逐渐增加。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牵引需谨慎,因为儿童的脊柱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牵引不当可能影响脊柱发育;成年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在牵引时基本遵循相同的原则,但需根据个体的耐受情况调整。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牵引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因牵引导致椎体压缩等不良后果。牵引治疗可以在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也可在康复机构进行,但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改善脚麻木症状。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儿童皮肤较娇嫩,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成年人中,男性和女性热敷时温度和时间可基本相同,但有糖尿病等血管病变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避免烫伤,因为这类患者的血液循环本身存在问题,对温度的感知不敏感,更容易烫伤。热敷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但要注意安全。

2.理疗仪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中频电疗等理疗仪治疗。红外线照射可以透过皮肤,被组织吸收,产生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频电疗可以刺激神经肌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肌肉放松。不同理疗仪的参数设置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儿童患者进行理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剂量,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成年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在理疗时需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调整参数。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患者禁用某些理疗仪,需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

三、药物治疗

1.神经营养药物:

-常用的有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甲钴胺可以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营养神经,有助于改善神经受压导致的脚麻木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甲钴胺的使用基本遵循药品说明书,但儿童患者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因为儿童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成年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使用甲钴胺时一般无性别差异,但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有相关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告知医生。

四、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患者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基本相同,但儿童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脚麻木等情况较为罕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有关,手术风险相对更高。成年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手术适应证判断原则一致,但需根据个体的全身状况和腰椎病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手术。有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增加,需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髓核摘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规范,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如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等。儿童患者若进行手术,术后的康复和护理更为关键,要注意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并且要密切观察脊柱的恢复情况;成年患者术后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和腰部肌肉功能的恢复,男性和女性术后康复基本相似,但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调整康复计划。

五、康复训练

1.腰部肌肉锻炼:

-病情缓解后可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燕飞等。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然后缓慢放下,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每次进行10-15个周期,每天2-3次。小燕飞:患者俯卧位,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坚持3-5秒,然后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每次进行10-15个周期,每天2-3次。对于儿童患者,腰部肌肉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适合其年龄的腰部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成年患者中,男性和女性都可以进行这些锻炼,但要根据自己的体能逐渐增加锻炼强度。有腰部旧伤等病史的患者在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力度,防止旧伤复发。

2.下肢功能锻炼:

-包括直腿抬高锻炼等。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仰卧位,将一侧下肢伸直,缓慢抬高,使下肢与床面成30-60°,坚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休息5-10秒为一个周期,两侧下肢交替进行,每次每侧进行10-15个周期,每天2-3次。通过直腿抬高锻炼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改善脚麻木相关的下肢神经肌肉功能。儿童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疼痛等不适;成年患者中,男性和女性进行锻炼时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抬高的角度和力度,有下肢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要谨慎进行该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