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水化合物的合理选择
高血糖患者应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杂豆类(红豆、绿豆等)。这类食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可使血糖上升速度减缓,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例如,与精制米面相比,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研究表明食用全谷物食品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精制米面食品(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研究)。
二、蛋白质的科学摄入
应保证优质蛋白质的充足摄入,来源包括瘦肉(如鸡胸肉、瘦牛肉)、鱼类(三文鱼、鳕鱼等)、豆类(黄豆、黑豆)、蛋类、低脂乳制品等。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摄入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与免疫功能。以每千克体重约1.0-1.2克蛋白质摄入为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如肾功能正常的高血糖患者可正常摄入优质蛋白,而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量。
三、脂肪的恰当选择
需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取。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肥肉等食物中,反式脂肪常见于油炸食品、部分烘焙食品等。研究显示,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有利于血糖控制。例如,每日烹调用油建议不超过25克,优先选用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油脂。
四、膳食纤维的充分摄入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绿叶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蓝莓等)、全谷物等。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帮助控制血糖。一般建议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不少于25-30克,以蔬菜为例,每餐可摄入200-300克绿叶蔬菜,既补充膳食纤维又提供丰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五、饮食的定时定量与少食多餐
保持定时定量进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将每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如在两餐之间适当增加低GI的零食,如一小把坚果(控制量,每日不超过10克),既能补充能量又可避免下一餐进食过量。
六、特殊人群的饮食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弱,饮食应注重易消化性,可将食物适当细软处理,但仍需保证营养均衡。例如,将肉类烹饪得更软烂,蔬菜可切碎或打成泥等,但要避免过度加工导致营养流失。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在保证胎儿营养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量,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确保血糖稳定且满足母婴健康所需营养。例如,合理分配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餐后高血糖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合并肾病的高血糖患者: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并选择优质低蛋白,同时注意控制磷、钾等元素的摄入,遵循医生和营养师制定的特殊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