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结构异常相关疾病
(一)先天性心脏病
通过心脏彩超可以清晰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例如房间隔缺损,可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等;室间隔缺损也能精准显示缺损的情况,包括膜周部、肌部等不同类型的室缺,还能评估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是否导致左向右分流及其程度等。在婴幼儿中,先天性心脏病较为常见,心脏彩超是筛查和诊断的首要检查手段,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信息。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在孕期怀疑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也可用于胎儿心脏的检查,了解胎儿心脏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二)心脏瓣膜病
1.二尖瓣病变:能检测二尖瓣的形态、结构,如二尖瓣狭窄时可看到二尖瓣瓣叶增厚、钙化、瓣口狭窄程度,测量瓣口面积等;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发现二尖瓣反流的程度,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反流,同时还能评估反流对左心房、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男性患者若有长期风湿热病史等,易患二尖瓣病变,心脏彩超可及时发现病变情况。
2.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时可测量瓣口面积,评估狭窄程度,观察瓣叶的运动情况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能明确反流的程度,以及对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瓣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心脏彩超有助于早期发现主动脉瓣的异常。
二、心脏功能相关疾病
(一)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可以测定心脏的射血分数(EF值),正常EF值大于50%,若EF值降低则提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还能评估心室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比如通过测量左心室缩短分数等指标来了解收缩功能,通过观察心室充盈情况等评估舒张功能。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等,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力衰竭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不同,通过心脏彩超监测心脏功能变化至关重要。
(二)心肌病
1.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彩超可见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等表现,能评估心室的大小、收缩和舒张功能情况。
2.肥厚型心肌病:可发现室间隔或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测量室壁厚度,评估左心室流出道是否存在梗阻等情况。对于有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心脏彩超是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不同性别在心肌病的发病特点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心脏彩超能更精准地诊断和评估病情。
三、其他心脏相关疾病
(一)心包疾病
1.心包积液:心脏彩超可以准确测量心包积液的量,判断是少量、中量还是大量心包积液,还能观察心包积液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如是否导致心脏舒张受限等。对于一些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引起的心包积液,心脏彩超是首要的检查方法来明确积液情况。
2.心包增厚等:能发现心包是否有增厚等异常改变,有助于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
(二)心脏肿瘤
心脏彩超可发现心脏内是否有肿瘤,如黏液瘤等,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为后续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总之,心脏彩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能够从多个方面检测出心脏相关的多种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人群都可通过心脏彩超来排查心脏相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