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人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一)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Hb):男性120-110g/L,女性110-90g/L。其意义在于轻度贫血时,机体可能通过代偿机制如心率加快、呼吸增快等维持基本生理功能,但仍可能出现活动后轻度气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需关注导致贫血的潜在病因,如缺铁性贫血可能与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月经过多等有关。
(二)中度贫血
Hb:90-60g/L。此阶段患者症状较轻度贫血明显,常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加重,体力下降,面色、甲床、睑结膜等苍白更明显,可能影响日常活动能力,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贫血原因,如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等,不同病因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如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血红蛋白降低。
(三)重度贫血
Hb:60-30g/L。患者症状严重,安静状态下也可出现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明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心脏等重要器官可能因长期缺氧受到影响,需紧急处理以纠正贫血,常见病因有急性失血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急性失血性贫血多因外伤、消化道大出血等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血红蛋白急剧下降。
(四)极重度贫血
Hb:<30g/L。患者出现严重的生命体征不稳定表现,如严重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等,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采取输血等紧急措施纠正贫血,常见于急性大量失血未得到及时控制、重型地中海贫血等严重疾病,重型地中海贫血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合成障碍,患儿出生后即可能逐渐出现严重贫血表现。
二、儿童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一)新生儿贫血
根据胎龄和日龄有不同标准,一般足月儿生后24小时内Hb<145g/L,1-2天Hb<130g/L,3-12天Hb<120g/L为贫血。新生儿贫血可能与胎儿期氧交换环境不同、出生后失血、红细胞生成障碍等有关,早产儿贫血发生更早且程度可能更重,因其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相对低,生后生长发育快,对铁等造血原料需求大,易出现缺铁性贫血,需关注喂养情况,早产儿需合理补充铁剂等造血原料预防贫血。
(二)婴儿期贫血(6个月-2岁)
Hb:6个月-1岁<110g/L,1-2岁<110g/L为贫血。此阶段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需求高,若喂养不当,如铁、维生素B12、叶酸等摄入不足易导致贫血,如母乳喂养儿6个月后需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否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同时感染等疾病也可影响婴儿造血功能导致贫血,需定期体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三)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贫血(3-5岁)
Hb<110g/L为贫血。此阶段儿童贫血原因多样,仍以缺铁性贫血常见,与饮食中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铁需求增加有关,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溶血性贫血等,需注意与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鉴别,如地中海贫血在某些地区儿童中发病率较高,需通过基因检测等明确病因,对于贫血儿童要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干预纠正贫血,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四)学龄儿童贫血(6-14岁)
Hb<120g/L为贫血。学龄儿童贫血原因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可能与偏食、月经初潮女性月经量多等有关,需关注儿童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对于有慢性疾病的学龄儿童如患有慢性肾病等也易出现贫血,需同时治疗基础疾病来纠正贫血,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确保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