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伤口痛怎么办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体位调整: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适宜体位,例如腹部手术患者取半卧位,可降低腹部切口张力,从而减轻疼痛感受;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保持患肢适当抬高体位,利于血液回流,减轻伤口肿胀与疼痛。

2.心理疏导: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充分沟通,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因焦虑状态可增强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通过心理安抚有助于降低疼痛感知。

3.冷热敷应用:术后24~48小时内,对伤口局部进行冷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可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水肿,进而减轻疼痛;术后48小时后改为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清除,利于伤口恢复并缓解疼痛。

4.分散注意力:引导患者通过听舒缓音乐、回忆愉快经历或与他人聊天等方式分散对伤口疼痛的关注,借助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

二、药物干预简述

可依据疼痛程度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差异,例如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强镇痛药,孕妇使用镇痛药需经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并调整用药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疼痛,如体位调整、分散注意力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强镇痛药,以防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2.孕妇:使用镇痛药时需由医生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确保母婴安全。

3.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使用镇痛药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保障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