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孩子中暑,一般不建议常规喝药,可优先采取非药物措施
1.补充水分:让孩子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这样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散热。例如,每1520分钟可饮用100150毫升水。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饮水量有差异,婴幼儿可适当减少每次饮水量,增加饮水频率。对于性别因素,男孩女孩在水分需求上无本质区别,但活动量大的孩子需水量可能更多。如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如肾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量。
2.摄入电解质:除了水,还需补充适量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可饮用适量的淡盐水,一般每500毫升水中加入12克盐。也可选择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但要注意选择低糖的产品,避免糖分摄入过多。运动饮料中含有的钠、钾等电解质能帮助孩子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成分。
3.食用清热解暑食物:一些食物也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暑作用。如西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能补充水分和营养;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可煮好后晾凉给孩子饮用。
二、若需用药预防中暑,可考虑以下药物
1.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用于预防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等症状。但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成分,对于低龄儿童需谨慎使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也需严格遵循医嘱。
2.十滴水:可健胃、驱风,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的预防。同样,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年龄禁忌,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特殊人群提示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易中暑。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且不建议自行使用药物预防中暑。若需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低龄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2.肥胖儿童:肥胖儿童由于皮下脂肪厚,散热相对困难,中暑风险更高。除了常规的预防措施外,家长要督促孩子适当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但运动要选择在凉爽时段进行,避免加重中暑风险。
3.有慢性疾病儿童: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儿童,中暑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遵循医生对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中暑预防。若孩子中暑,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