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自愈的可能吗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极少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但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环肌增厚、变硬,导致幽门管腔狭窄。多见于出生后2~4周的婴儿,通常在出生后2~4周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呕吐,为奶汁,不含胆汁,也可含咖啡色物,少数患儿可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症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幽门肌切开术,手术效果通常较好。

对于症状较轻、呕吐不严重、生长发育良好的患儿,也可以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部分患儿在非手术治疗后,幽门狭窄可以缓解,幽门括约肌逐渐恢复正常。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且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必要,仍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B超等检查综合判断。如果家长发现患儿有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