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生后2~4周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呕吐,呕吐物为奶汁,不含胆汁,也可有咖啡色物,少数患儿可因呕吐频繁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
幽门狭窄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约20%~30%的患儿有家族史。
胃幽门肌间神经丛发育异常:幽门肌间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导致幽门括约肌不能松弛,幽门管腔狭窄。
激素的作用:出生后幽门黏膜分泌胃泌素增加,刺激胃壁细胞分泌盐酸,后者又刺激幽门括约肌收缩,使幽门管腔狭窄。
其他:如胃食管反流、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同时会做一些辅助检查,如B超、上消化道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即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方法,缓解患儿的症状。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幽门环肌切开术。
总之,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取得良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