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主要表现为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其他原因包括:患者身体抵抗力差,如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患猩红热、麻疹等急性传染病;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如果耳朵长期流脓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面瘫。以下是关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些信息:
1.症状:
耳内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分泌物呈间歇性或持续性,急性发作期可有脓液。
听力下降:由于中耳腔积液,可导致传音结构效能下降,从而出现听力下降。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鸣、耳痛等症状。
2.危害:
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听力损失会逐渐加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颅内并发症:严重的中耳炎可能引发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危及生命。
3.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全身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对于中耳乳突有病变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清除病灶,重建听力。
4.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窦炎等,避免感染蔓延至中耳。
避免耳内进水:游泳或洗澡时,应使用耳塞防止水进入耳道。
不要频繁挖耳:避免损伤耳道皮肤,引起感染。
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