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因素
1.神经系统发育特点:新生儿因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神经调节功能欠佳,易出现惊跳反射等情况,致使睡眠时易翻动;婴儿期随着神经系统逐步发育,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也可能引发睡眠不安。2.营养需求影响:婴儿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钙等营养素需求量大,若钙摄入不足,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多汗、夜惊、睡眠不踏实等表现,常见于6月龄至2岁的婴幼儿,因该阶段生长发育迅猛,钙需求突出。
二、环境因素
1.温湿度不适:室温过高(如超过30℃)或过低(低于20℃)、相对湿度异常(如低于40%或高于70%),均会影响小孩睡眠舒适度,一般适宜室温为25~28℃、相对湿度50%~60%,偏离此范围易致小孩翻来覆去。2.光线声音干扰:夜间睡眠环境中强光刺激、嘈杂声响(如持续的电器声、人声等)会干扰小孩睡眠,使其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无法保持安稳睡眠。
三、饮食因素
1.进食量不当:睡前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引发腹胀、腹痛等不适;而睡前饥饿也会因小孩有饥饿感而导致睡眠不安,常见于喂养不规律的婴幼儿。2.食物种类影响:睡前食用豆类、玉米等易产气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如腹胀、肠痉挛等,从而影响小孩睡眠,例如1岁左右的小孩,若睡前吃过多豆类,易出现胃肠不适影响睡眠。
四、疾病因素
1.皮肤疾病:像湿疹,会造成皮肤瘙痒,小孩在睡眠中因瘙痒感会不断翻动身体,尤其好发于面部、颈部等部位的湿疹,对睡眠影响更明显。2.耳部疾病:中耳炎可引发耳部疼痛、不适,小孩因耳部的异样感觉,睡眠时会受影响,出现睡眠不踏实的情况。3.寄生虫感染: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等感染,可能在夜间活动,刺激肠道,导致小孩睡眠不踏实,常见于卫生习惯不佳的儿童。4.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引发鼻塞、流涕等症状,会使小孩呼吸不畅,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翻来覆去,尤其在婴幼儿时期,呼吸道较窄,鼻塞对睡眠影响更显著。若小孩长期睡眠不踏实且伴有持续哭闹、发育迟缓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疾病因素。对于婴幼儿群体,要特别注重保持环境舒适、合理喂养,定期体检监测营养状况,以保障小孩睡眠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