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监测体温并采取降温措施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可使用体温计定时测量体温,了解体温具体数值及变化趋势。对于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要频繁监测,比如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
2.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左右情况)
-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于成人及儿童,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左右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浴时间可适当延长,每个部位擦浴3-5分钟左右。
-儿童特殊情况:婴儿不建议采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儿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导致酒精中毒等风险。可适当减少衣物,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
3.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8.5℃左右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考虑):成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遵医嘱选择合适的儿童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等,但要注意避免超剂量使用,且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二、针对荨麻疹本身的处理
1.避免搔抓:荨麻疹患者皮肤会有瘙痒症状,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要尽量避免搔抓,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引起继发感染等情况。成人要克制自己不要用手去抓挠患处,儿童要注意看护,防止其无意识搔抓。
2.寻找并规避诱因
-成人情况:成人要回忆近期饮食、接触过的物质等情况,比如是否食用了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是否接触了新的护肤品、洗涤剂等。如果能明确诱因,要尽量避免再次接触。例如,如果确定是某种海鲜过敏,以后就不要再食用该海鲜。
-儿童情况:儿童荨麻疹诱因可能更复杂,要考虑近期是否更换了奶粉、接触了新的玩具材质等。要仔细排查可能的过敏原,如某些植物纤维材质的玩具,可能会引起儿童荨麻疹发作,要避免儿童再次接触这类玩具。同时,要保持儿童皮肤清洁,穿着纯棉、宽松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就医评估: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若出现荨麻疹发烧情况,都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判断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合并存在。如果是荨麻疹合并感染导致的发烧,医生会针对性进行治疗。例如,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