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胃炎症状及治疗怎么做呢?

一、小儿急性肠胃炎的症状

小儿急性肠胃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部分患儿还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腹泻次数可多可少,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达十余次,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呕吐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状;腹痛可表现为脐周隐痛或绞痛;发热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儿仅为低热,有的则可出现高热。婴幼儿由于胃肠功能较弱,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可能很快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

二、小儿急性肠胃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适当调整饮食,轻者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暂时改为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呕吐严重者可短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呕吐缓解后再逐渐恢复饮食,饮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

-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

2.对症治疗

-补液治疗:对于有脱水症状的患儿,需要及时补液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正确服用;中、重度脱水则需要静脉补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止吐治疗:如果呕吐明显,可根据情况使用止吐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对小儿产生不良影响。

-退热治疗:对于发热的患儿,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体温高于38.5℃且符合用药指征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

3.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三、特殊人群(小儿)的注意事项

小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腹泻、呕吐、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在补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补液方案进行,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饮食调整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合理安排,避免给患儿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餐具、玩具等的清洁,防止再次感染。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臀部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