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既不是凉性也不是热性,从中医角度来看,玉米属于平性食物。
中医对食物属性的划分,旨在指导人们通过饮食调节身体阴阳平衡。凉性或寒性食物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适用于阳热体质或热证人群;热性或温性食物则有温中、散寒、助阳等作用,适合虚寒体质或寒证人群。而平性食物性质较为平和,一般大多数人都可食用,玉米就属于此类。现代医学虽然没有食物凉性、热性的概念,但玉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E等)、矿物质(镁、钾等)以及植物化学物(如玉米黄素等),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例如,其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玉米黄素对眼睛健康有益,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
二、不同人群食用玉米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食用玉米时应充分咀嚼,或将玉米打成玉米糊食用,以减轻胃肠消化负担。因为玉米中的膳食纤维虽有益健康,但过多食用且咀嚼不充分,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2.儿童: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食用玉米时要注意防止呛噎。可以将玉米加工成玉米泥、玉米汁等易于消化和吞咽的形式。同时,由于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一次不宜食用过多玉米,以免引起腹胀等不适。
3.孕妇:孕妇适量食用玉米,有助于补充多种营养。但如果孕妇血糖偏高,食用玉米时要注意控制量,因为玉米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可能影响血糖稳定。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可将玉米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替代精细米面,因其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不过,仍需严格控制食用量,并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5.肠胃疾病患者: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肠胃疾病的患者,在疾病发作期,应减少玉米的食用,以免膳食纤维刺激肠胃黏膜,加重病情。在病情缓解后,可少量食用,并确保充分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