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中毒机制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从而产生一系列毒性作用。具体来说,有机磷农药可以与胆碱酯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过度兴奋胆碱能神经,包括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起毒蕈碱样症状(M样症状)和烟碱样症状(N样症状)。

M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如瞳孔缩小、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流泪、流涎、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N样症状主要表现为横纹肌运动神经兴奋,如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呼吸肌麻痹等。严重的中毒还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

此外,有机磷农药还可能引起迟发性神经病,多在急性中毒恢复后2~3周发生。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累及肢体末端,且可发生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磷中毒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取决于中毒的剂量、途径和个体的敏感性。对于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应尽快就医,进行洗胃、灌肠等清除毒物的治疗,并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和抗胆碱药等解毒药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有机磷农药的管理和使用,避免误食或接触。同时,应了解有机磷中毒的急救知识,以便在发生中毒事件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