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的表现
咳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其表现因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咯血量
1.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在100ml以内。可能仅表现为痰中带血,这是因为少量的血液与痰液混合,仅能在痰液中发现少量红色血丝样物质。例如,一些轻度的支气管炎症导致的少量黏膜出血,可能就只是痰中带血。
2.中等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在100-500ml之间。患者可咯出较多的血色痰液,血液颜色相对较鲜艳,可能会有明显的红色血液与痰液混合的情况,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但一般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比如肺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中等量咯血,患者咯出的痰液中血液量较多,但还未出现严重的休克等表现。
3.大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超过500ml,或一次咯血量在300-500ml。大量咯血较为凶险,患者会咯出大量鲜血,常伴有血块,可引起患者心慌、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等危急情况。例如肺结核空洞侵蚀血管等情况可能导致大量咯血。
二、咯血颜色
1.鲜红色: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支气管内膜结核等。这是因为这些病变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较急,血液还未在气道内停留过久就被咯出,所以呈现鲜红色。比如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支气管壁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咯出,多为鲜红色。
特殊人群:儿童若发生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咯血,由于儿童气道相对较窄,大量鲜红色咯血可能会更快引起气道梗阻,需特别关注气道通畅情况;老年人发生大量鲜红色咯血时,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基础心肺疾病加重,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暗红色: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以及肺梗死等。这是因为血液在肺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变性,所以颜色呈暗红色。例如肺梗死时,梗死部位的肺组织出血,血液经肺泡等部位停留后再咯出,多为暗红色。
特殊人群: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咯血时,由于心脏功能本身可能较差,暗红色咯血可能提示病情处于相对较重的阶段,需注意评估心功能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改善心功能等措施;妊娠期女性若出现类似情况,要考虑是否与妊娠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有关,需谨慎评估和处理。
三、伴随症状
1.咳嗽:很多引起咳血的疾病都伴有咳嗽症状。如支气管扩张患者,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然后出现咯血,咳嗽是将气道内的痰液和血液排出的一种反射性动作。
特殊人群:儿童支气管扩张引起咳嗽、咯血时,由于儿童不会有效咳痰,可能会出现咳嗽无力,导致痰液和血液在气道内潴留,增加窒息风险,需加强气道护理,帮助儿童排出痰液和血液。
2.胸痛:当肺部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例如肺炎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时,患者在咯血的同时可伴有胸痛,疼痛性质可为刺痛、隐痛等。肺栓塞患者也可出现胸痛,多为胸膜炎样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
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发生胸痛伴咯血时,要警惕肺栓塞等严重疾病,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儿童出现胸痛伴咯血相对较少见,若发生需高度重视,排查是否有特殊的感染或先天性疾病等原因。
3.发热:某些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咳血常伴有发热。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肺炎患者多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表现,发热可呈低热或高热;肺结核患者常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咯血。
特殊人群:儿童发热伴咯血时,要注意区分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原因,儿童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伴咯血可能进展较快,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等治疗;老年人发热伴咯血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如同时合并肺炎和心血管疾病等,需全面评估病情。
4.呼吸困难:大量咯血或肺部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比如肺梗死面积较大时,患者除了咯血外,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是由于肺部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原因导致。
特殊人群:婴幼儿发生呼吸困难伴咯血时,由于其呼吸储备功能差,很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需立即采取保持气道通畅等急救措施;妊娠期女性出现呼吸困难伴咯血,要考虑到妊娠期生理变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需谨慎评估是否为妊娠合并肺部疾病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