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动力性肠梗阻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是因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的肠梗阻,又称为麻痹性肠梗阻或无动力性肠梗阻。

发病机制

神经因素:肠道的神经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等。例如,腹部手术、创伤等可能影响神经传导,导致肠壁神经功能紊乱。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神经调节异常。

体液因素:某些体液物质失衡可影响肠道动力。如血钾过低时,可使肠道平滑肌兴奋性降低,导致肠动力减弱。小儿由于生长发育快,若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进而引发动力性肠梗阻。

感染因素:腹腔内感染如腹膜炎等,炎症刺激可影响肠道正常运动功能。小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发生腹腔感染,从而增加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

症状

-腹胀:是较为突出的表现,患儿腹部逐渐膨隆,外观可见腹部明显增大。新生儿腹胀可能表现为腹壁紧张,正常状态下腹部柔软,而此时触感不同。

-呕吐:初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呕吐带有粪便样的物质,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内容物反流。小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呕吐可能是家长发现的较早症状之一。

-停止排气排便:肠道动力障碍后,气体和粪便无法正常通过肠道排出。但需注意,在梗阻早期,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不能据此排除动力性肠梗阻。

体征:腹部触诊可能发现腹部柔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但有腹胀表现。听诊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动力性肠梗阻的典型体征之一。

辅助检查

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扩张,肠腔内有多个液平面,呈阶梯状分布,这是肠梗阻在X线片上的典型表现。小儿腹部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防护,要合理控制辐射剂量。

钡剂灌肠检查:可用于排除机械性肠梗阻等其他类型梗阻。对于动力性肠梗阻,钡剂灌肠可见结肠和小肠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胃肠减压:通过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小儿胃肠减压时要注意胃管的固定,避免小儿躁动导致胃管脱出。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检查结果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小儿对体液失衡的耐受能力较差,需要精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抗感染治疗:若存在腹腔感染等情况,根据感染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小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避免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可使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尤其要考虑小儿的年龄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

手术治疗:若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考虑有器质性病变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需严格掌握指征,充分评估小儿的身体状况。

预后

多数小儿动力性肠梗阻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治愈。如果能早期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影响小儿的生命健康。小儿自身恢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精细的护理。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小儿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