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力性肠梗阻是什么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壁神经丛发育不完善或肠管平滑肌发育迟缓等原因引起的,其病因包括神经、激素和其他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有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定期体检和避免腹部外伤等。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肠梗阻类型,是由于肠壁神经丛发育不完善或肠管平滑肌发育迟缓等原因,导致肠管蠕动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的肠梗阻。以下是关于小儿动力性肠梗阻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一、病因

1.神经因素

(1)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感染、中毒、代谢紊乱等,导致肠壁神经丛功能障碍,肠蠕动异常。

(2)腹部手术、创伤、炎症等也可能损伤肠壁神经丛,引起肠动力障碍。

2.激素因素

(1)小儿体内激素水平不稳定,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对肠管蠕动有调节作用。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肠蠕动减慢或增强,引发肠梗阻。

(2)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也可能影响肠道动力。

3.其他因素

(1)饮食因素:小儿饮食不规律、过度进食、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可能导致肠道负担过重,影响肠蠕动。

(2)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疾病可能导致小儿肠动力异常。

(3)环境因素:小儿生活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辐射等也可能对肠道神经丛产生影响。

二、临床表现

1.呕吐

(1)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2)后期呕吐物可含有胆汁或粪便样物质。

(3)呕吐频繁且量大,可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

2.腹胀

(1)腹胀逐渐加重,呈全腹膨胀。

(2)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高调肠鸣音。

3.腹痛

(1)多为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2)腹痛可缓解或间歇发作。

4.停止排气排便

(1)患儿可有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若病情严重,可导致完全性肠梗阻。

三、诊断

1.病史采集

(1)详细询问患儿的饮食、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特点。

(2)了解患儿的既往病史,如腹部手术、感染等。

2.体格检查

(1)测量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腹部有无膨隆、压痛、肠鸣音等。

(2)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体征。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立位X线平片可发现肠腔扩张、气液平面等肠梗阻表现。

(2)超声检查:可了解腹部有无其他异常。

(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有助于评估患儿的整体情况。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减轻胃肠道负担,缓解呕吐症状。

(2)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和电解质情况,进行补液治疗。

(3)营养支持: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其生长发育。

2.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可促进肠道蠕动。

(2)灌肠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通过灌肠促进肠道排空。

3.手术治疗

(1)对于严重的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肠坏死等并发症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如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等。

五、预防

1.合理喂养:遵循科学的喂养方法,避免过度进食、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2.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饮食清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3.预防感染:加强小儿的护理,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肠道疾病。

5.避免腹部外伤:注意保护小儿腹部,避免受到外伤。

总之,小儿动力性肠梗阻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患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