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一般护理
1.1体位管理:患者术后需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6小时后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体位,如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儿童需特别注意体位舒适且防止管路移位,老年患者要避免长时间同一体位致压疮。
1.2环境要求: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22~25℃、湿度50%~60%,为患者营造良好恢复环境。
二、生命体征监测
2.1心率、心律监测: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儿童心率与基础心率差异需关注,老年患者心率变化需细致观察。
2.2血压监测:定时测血压,维持正常范围,依患者年龄、基础血压调监测频率,如老年患者基础血压偏低时需谨慎。
2.3体温监测:术后密切监测体温,警惕感染,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需关注体温变化并及时降温。
三、切口护理
3.1切口观察: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儿童愈合快但需保护,老年患者愈合慢易感染。
3.2换药操作:无菌操作换药,更换敷料,操作轻柔,儿童皮肤娇嫩需格外注意手法。
四、管道护理
4.1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情况并记录,儿童管道固定需更牢固防脱出。
4.2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换尿袋,会阴护理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患者尿管护理避不适,儿童选合适型号减尿道损伤。
五、饮食护理
5.1术后早期饮食:术后6小时少量饮水,渐过渡流质饮食,儿童饮食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年患者胃肠弱宜清淡易消化。
5.2恢复期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控盐摄入,依心功能情况调盐量,如心功能不全患者严格限盐。
六、康复活动
6.1早期活动:术后早期床上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儿童活动轻柔,老年患者活动缓慢避剧烈运动。
6.2逐渐增加活动量:依恢复情况渐增活动量,如床边坐立、室内行走,活动量以患者无不适为宜,个性化制定活动计划,儿童活动时间强度逐步增,老年患者关注活动后心率、呼吸变化。
七、心理护理
7.1情绪评估: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儿童因陌生环境身体不适不安,老年患者因手术预后担忧焦虑。
7.2心理疏导: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讲解手术恢复过程,缓解不良情绪,儿童用亲切互动游戏缓解紧张,老年患者耐心倾听担忧并合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