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与高烧的区别

一、定义与体温范围

1.低烧:一般指体温波动在37.3℃-38℃之间。这是人体在一些轻微刺激或自身免疫反应等情况下出现的体温升高,可能由轻度感染、剧烈运动后、女性排卵期等多种因素引起。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正常体温范围相对成人会稍有不同,但一般也认为37.5℃-38℃可视为低烧范围,不过这也需要结合儿童的精神状态等综合判断。

2.高烧:通常是指体温超过39℃,39℃-40℃为高热,而超过40℃则属于超高热。高烧往往是较为严重的疾病引起,如严重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导致的肺炎、败血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等情况。

二、症状表现差异

1.低烧时的症状:患者一般自觉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微的身体不适,如轻微的乏力、轻度的畏寒等,精神状态通常影响不大,还能够进行日常的简单活动,饮食一般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对于儿童低烧,可能表现为比平时稍微烦躁一点,食欲可能略有减退,但总体影响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惊厥等严重情况(除非是特殊体质儿童)。

2.高烧时的症状:患者会有较为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能出现明显的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精神状态较差,往往会比较萎靡、嗜睡,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高烧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这是因为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高烧容易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惊厥。另外,高烧还可能伴随寒战等表现,这是因为体温上升期肌肉收缩产热导致。

三、对身体影响的不同

1.低烧对身体的影响:短期的低烧如果是由轻微原因引起,身体的免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低烧来对抗病原体,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是长期低烧,可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增加,长期下去可能会引起身体消瘦、体质下降等情况。对于儿童长期低烧,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生长发育需要稳定的身体内环境,长期低烧会干扰正常的代谢和生理过程。

2.高烧对身体的影响:高烧对身体的影响较大,高烧会使身体的代谢率明显增高,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而且高烧持续时间较长时,会对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如对大脑可能引起脑细胞水肿、功能受损,出现智力影响等后遗症风险;对心脏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损伤等;对肝脏、肾脏等脏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儿童高烧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因为体温过高导致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四、应对措施的区别

1.低烧的应对:如果是由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低烧,如剧烈运动后、排卵期等,一般通过适当休息、补充水分等即可缓解。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低烧,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轻度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低烧,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一般先采取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对于儿童低烧,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尽量采用温和的物理降温方法,如减少衣物、适当降低环境温度等,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2.高烧的应对:高烧时首先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采用药物降温(但儿童需谨慎使用,优先选择安全的儿童退烧药)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积极寻找高烧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高烧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儿童高烧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高烧要及时采取正确的降温措施,如使用儿童专用退烧药,同时要避免儿童因高烧发生惊厥,可将儿童侧卧,防止呕吐物窒息等。并且要尽快送医明确高烧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