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评估先行
首先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包括肿块发现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疼痛等)、体格检查初步判断肿块特征,再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性质。常用影像学检查有乳腺超声(可初步区分囊性、实性肿块,超声对致密型乳腺显示佳)、乳腺X线摄影(对发现钙化等有优势)、磁共振成像(MRI)等,必要时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肿块病理类型,区分良性与恶性。
二、良性乳房肿块的处理
1.观察随访:若为较小、无症状的良性肿块(如单纯囊肿、部分纤维腺瘤等),可定期(一般3~6个月)复查超声等检查,监测肿块变化。
2.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直径通常>2cm)、有压迫症状或影响美观的良性肿块,或虽为良性但难以与恶性鉴别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如纤维腺瘤可通过微创或传统手术切除。
三、恶性乳房肿块(以乳腺癌为例)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包括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肿瘤较小且符合保乳条件者)、乳房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大、多中心病变等情况)。
2.辅助治疗
-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可在手术前后应用,如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增加保乳机会;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放疗: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适用于保乳术后或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等情况。
-内分泌治疗:若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可使用内分泌药物(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阻断雌激素作用,抑制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针对性杀伤癌细胞,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年轻女性:乳房肿块良性多见,但仍需重视恶性可能,检查时需结合年龄、家族史等综合评估,必要时尽早进行活检明确性质。
妊娠期女性:乳房肿块需谨慎处理,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检查,治疗需充分权衡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必要时多学科会诊制定方案。
老年女性:恶性肿块概率相对较高,诊断时更需细致,治疗方案需兼顾身体耐受情况,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