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酒会增加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乙醇首先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酸,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长期大量饮酒时,肝脏代谢酒精的负担加重,过多的乙醛会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酒精性肝病的发展阶段及相关机制
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的早期阶段,长期饮酒使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研究表明,每天饮酒80-160g持续10年以上,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酒精性肝炎:在酒精性脂肪肝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乙醛等毒性物质会引起肝细胞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等,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等。
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如果饮酒情况持续,肝脏的炎症修复过程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最终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不同人群患酒精性肝病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男性与女性:一般来说,女性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对男性较弱。因为女性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相对较低,且脂肪含量相对较高,饮酒后酒精在女性体内更容易蓄积,所以相同饮酒量下,女性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可能相对男性更高。女性应尤其注意控制饮酒量,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不同年龄人群:成年人长期大量饮酒都有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但随着年龄增长,肝脏的储备功能和代谢能力逐渐下降,老年人饮酒后更易出现肝脏损伤。老年人本身可能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也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所以老年人应严格限制饮酒。
有基础肝病病史人群:本身患有病毒性肝炎等基础肝病的人群,若经常喝酒,会加重肝脏的损伤,使病情进展更快。例如,本身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再经常饮酒,会加速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等方向发展,这类人群必须绝对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