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干燥
皮肤水分流失过多是夜间皮肤瘙痒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人体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角质层水分含量下降,导致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瘙痒。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脂腺和汗腺功能退化,更易因皮肤干燥出现夜间皮肤瘙痒。
二、皮肤病因素
1.湿疹: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炎症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夜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神经敏感性增加,使得瘙痒感在夜间更为明显。
2.荨麻疹:荨麻疹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如食物、药物、感染等,患者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的同时常伴有瘙痒,夜间机体处于休息状态,对瘙痒的感知度可能增强,从而加重夜间皮肤瘙痒症状。
三、系统疾病相关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状态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且夜间人体血糖水平相对稳定但神经敏感性较高,易出现夜间皮肤瘙痒。
2.肝肾疾病:肝脏和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肾疾病患者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等不能正常排出,在体内积累可刺激皮肤神经,导致夜间皮肤瘙痒,尤其肾功能不全患者,尿素随汗液排出刺激皮肤是常见诱因。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产生皮肤瘙痒的副作用,如一些抗菌药物、降压药等,具体药物引起瘙痒的机制因药物而异,可能与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或对皮肤神经的刺激有关,服用此类药物后可能在夜间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五、环境因素
床上用品材质不合适,如接触化纤等易致敏材质,或床上有尘螨等过敏原,夜间人体与床铺接触时间较长,接触过敏原后可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导致瘙痒;此外,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也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引发夜间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