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女性盆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其发生与妊娠和分娩、年龄、肥胖、慢性咳嗽、便秘等因素有关,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盆底功能评估,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等。

女性盆底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结构,它就像一个吊床,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表现有:

1.尿失禁:指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

2.尿潴留:指尿液在膀胱内不能排出,可分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

3.盆腔器官脱垂:指盆腔内的器官(如子宫、膀胱、直肠等)从正常位置下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排便异常。

4.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性唤起障碍、性交疼痛、性高潮障碍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妊娠和分娩: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难产、巨大儿、产程延长等。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盆底肌肉和筋膜会逐渐松弛,弹性下降。

3.肥胖:过度肥胖会增加盆底的压力,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4.慢性咳嗽、便秘等: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会增加腹压,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5.遗传因素:部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盆底功能评估。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1.尿垫试验:通过测量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尿垫的重量,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

2.盆底肌电图:通过记录盆底肌肉的电活动,评估盆底肌肉的功能。

3.超声检查:通过超声观察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形态,评估盆底结构的完整性。

4.其他检查:如排尿日记、膀胱尿道造影等,可进一步明确病情。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包括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包括盆底重建手术、尿道中段悬吊术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措施包括:

1.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2.戒烟限酒:减少对盆底的不良影响。

3.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

4.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

5.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

总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同时,预防也至关重要。女性应该关注自己的盆底健康,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