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五项是哪五项

一、肝功能五项通常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或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不同医院组合可能略有差异。

1.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ALT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ALT升高。比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会明显升高。

2.谷草转氨酶(AST):在心肌细胞和肝细胞中含量较多。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当心肌或肝脏细胞受损时,AST会升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12小时后,血液中的AST活性开始升高;在肝脏疾病中,AST升高的程度一般不及ALT,但在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活性可能高于ALT。

3.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是判断黄疸的重要指标。正常参考值成人一般为3.417.1μmol/L。当肝细胞损伤、肝内外胆管阻塞、胆红素代谢异常等情况发生时,总胆红素会升高,根据升高的程度和直接、间接胆红素的比例可判断黄疸的类型,如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

4.直接胆红素(DBil):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8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癌等,使直接胆红素排泄受阻,导致血液中直接胆红素升高。

5.间接胆红素(IBil):是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未经过肝脏处理。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710.2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间接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从而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升高。部分医院会以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替代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正常参考值为3555g/L。白蛋白降低常见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正常参考值为2030g/L。球蛋白升高多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二、相关衍生需求解释和延伸内容

1.肝功能五项检查的意义:通过这五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初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辅助诊断多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还能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例如,在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肝功能五项,可观察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2.影响肝功能五项检查结果的因素:

生理因素:剧烈运动后、饮酒、熬夜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比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使转氨酶升高。女性在生理期可能会出现胆红素的生理性波动。不同年龄段也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肝功能指标参考范围可能与成人略有不同。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尚未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易出现生理性黄疸,导致胆红素升高。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可能会损伤肝细胞,引起肝功能指标异常。例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肝脏相对成人更脆弱,在进行肝功能五项检查前,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如果孩子近期有用药史,需告知医生。检查前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是否有黄疸(皮肤、巩膜黄染)、食欲不振、乏力等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2.孕妇:孕期肝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指标的生理性变化。孕妇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检查前要保持正常饮食,避免过度油腻食物,防止因饮食因素影响检查结果。如果孕期出现肝功能异常,不要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功能逐渐衰退,肝功能五项指标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性改变。老年人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慢性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合并肝脏损害或正在使用的药物可能影响肝功能。如果检查结果出现异常,不要过于紧张,需进一步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人群:如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五项,监测病情变化。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由于治疗药物对肝脏有一定毒性,更需密切关注肝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肝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