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甾体类抗炎药概述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达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该类药物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分类
1.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水杨酸类: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它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丙酸类: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萘普生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与布洛芬相似,但作用强度稍强。
乙酸类:双氯芬酸为该类代表药物,其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常用于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风湿所致疼痛。
昔康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属于此类。美洛昔康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比对COX1的作用强,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和较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昔布类: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这类药物选择性抑制COX2,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2.根据对COX的选择性分类
非选择性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COX1参与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调节血小板聚集等生理功能,抑制COX1可能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溃疡、出血等;COX2在炎症部位表达增加,抑制COX2可发挥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主要抑制COX2,对COX1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
1.解热作用:NSAIDs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PG的合成及释放,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从而起到解热作用。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等引起的发热,能使发热者体温降至正常,但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2.镇痛作用: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局部PG的合成,降低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同时也可能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镇痛作用。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痛经、肌肉痛、关节痛等。
3.抗炎作用:NSAIDs抑制炎症部位COX2的表达,减少PG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包括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各种炎症性疾病。
四、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溃疡、出血等。非选择性NSAIDs对COX1的抑制,减少了胃黏膜合成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PG,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2.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选择性COX2抑制剂以及某些非选择性NSAIDs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合成,使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聚集等有关。
3.肝肾功能损害:长期或大量使用NSAIDs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对肝脏的影响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对肾脏的影响包括水钠潴留、急性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等,尤其是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同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时更易发生。
4.血液系统不良反应:NSAIDs可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增加出血风险。此外,还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但相对少见。
5.其他不良反应: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荨麻疹、哮喘发作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耳鸣、嗜睡等。
五、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既往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例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用NSAIDs时应适当减少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女性在经期和孕期使用NSAIDs需特别谨慎,部分药物可能影响月经或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避免联合用药: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因为联合用药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NSAIDs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如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与利尿剂合用,可能降低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并增加肾损害的风险。因此,在使用NSAIDs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4.用药疗程:应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最短疗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慢性疼痛或炎症性疾病,应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使用NSAIDs需谨慎,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某些NSAIDs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如必须使用,应严格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布洛芬是儿童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也需按规定剂量使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在孕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应避免使用NSAIDs,因为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羊水过少、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后果。哺乳期妇女使用NSAIDs时,部分药物可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潜在危害,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并考虑暂停哺乳。
3.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用NSAIDs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使用NSAIDs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胃肠道症状等,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有基础疾病者: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病史,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NSAIDs时风险更高。例如,有胃肠道溃疡病史者,使用非选择性NSAIDs可能诱发溃疡复发、出血;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此类患者如需使用NSAIDs,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评估风险和获益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使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