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齿发黄的原因
1.外源性染色:长期喝茶、咖啡、可乐等深色饮料,其中的色素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导致牙齿发黄。抽烟也会使牙齿表面形成烟斑,让牙齿颜色变深。此外,不正确的刷牙习惯,刷牙次数过少、刷牙方法不当,不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时间久了也会造成牙齿染色发黄。
2.内源性因素:在牙齿发育矿化期,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药物分子会与牙齿组织中的钙结合,形成稳定的四环素钙复合物,使牙齿变色,且这种变色多为永久性。另外,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会导致氟斑牙,牙齿表面会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随着年龄增长,牙齿的牙本质会逐渐增厚,而牙釉质会逐渐磨损变薄,透出牙本质的黄色,使牙齿看起来发黄。
3.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不仅会引发牙龈炎症,还会让牙齿颜色变得灰暗发黄。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也可能导致牙齿变色。
二、解决牙齿发黄的方法
1.日常口腔护理: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每天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选择合适的牙膏,含有美白成分如过氧化物的牙膏,长期使用可能有助于减轻牙齿表面的色素沉着,但效果相对有限。使用牙线,可清洁牙齿邻面,去除牙刷难以触及部位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牙齿发黄的几率。
2.专业美白治疗:
洗牙:通过超声波洁牙,能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外源性色素,使牙齿恢复原本的色泽。一般建议每年洗牙12次,但洗牙不能改变牙齿本身的颜色,只是去除牙齿表面的污垢。
冷光美白:在牙齿表面涂抹含有过氧化氢等美白剂的凝胶,通过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的分解,渗透到牙齿内部,氧化牙齿内部的色素,达到美白效果。该方法效果明显,但可能会引起牙齿敏感,且美白效果维持时间有限,通常为12年,需定期进行维护。
牙齿贴面:对于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等内源性因素导致的牙齿发黄,牙齿贴面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在牙齿表面粘贴一层薄薄的瓷片或树脂材料,可遮盖原本发黄的牙齿,改善牙齿外观。瓷贴面效果美观持久,但费用较高;树脂贴面相对便宜,但耐磨性稍差。
3.药物治疗:可使用美白牙贴,主要成分通常为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能在一定程度上美白牙齿。还有美白漱口水,含有过氧化物等成分,可辅助减少口腔内细菌,减轻牙齿表面色素沉着。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的牙齿正处于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具有较强刺激性的美白产品,以免损伤牙釉质。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孩子正确刷牙。如果儿童牙齿发黄是由于氟斑牙或四环素牙等原因,建议在恒牙全部替换完成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孕妇: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更易出现牙龈炎症。此时应避免进行牙齿美白治疗,以免对胎儿造成潜在影响。可通过加强口腔卫生护理,如增加刷牙次数、使用漱口水等,来保持口腔清洁,减轻牙齿发黄症状。产后如需进行美白治疗,建议在停止哺乳后再进行。
3.老年人:老年人牙齿发黄多与年龄增长、牙齿磨损、口腔疾病等有关。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牙齿敏感、牙周疾病等问题,在选择美白方法时需谨慎。洗牙是较为安全的改善牙齿发黄的方法,但如果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洗牙前需告知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洗牙。对于牙齿磨损严重的老年人,不建议使用过于强力的美白产品,以免加重牙齿敏感症状。
四、不同因素影响及应对措施
1.年龄:儿童应注重预防牙齿发黄,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年轻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美白方法,如冷光美白等,但要注意牙齿敏感问题。老年人因牙齿和身体状况不同,选择美白方式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安全性。
2.性别:女性可能更注重牙齿美观,在选择美白方法时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对效果的要求进行选择。男性若有抽烟等习惯导致牙齿发黄,应首先戒烟,再结合洗牙等方法改善牙齿颜色。
3.生活方式:经常饮用深色饮料、抽烟的人群,要尽量减少此类行为。同时,增加刷牙次数,定期使用牙线和漱口水。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口腔卫生习惯差的人群,需加强口腔卫生知识学习,养成正确的口腔护理习惯。
4.病史:有牙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的患者,应先治疗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牙齿美白。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前,需告知医生,评估身体状况是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