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功能五项通常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部分医院也将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纳入肝功能五项检查中,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各项指标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ALT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ALT升高。一般参考值为040U/L。若ALT升高,可能提示有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等肝脏疾病,也可能因某些肝外疾病,如心肌炎、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导致。
2.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肝细胞中AST大部分(约80%)存在于线粒体内。正常参考值为040U/L。AS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和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临床上常将ALT/AST的比值作为判断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及肝病类型的指标之一,如急性肝炎时该比值常小于1,而肝硬化和肝癌时该比值常大于1。
3.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其来源主要为衰老红细胞的分解。正常参考值为3.417.1μmol/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如肝细胞性黄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导致肝细胞损伤)、阻塞性黄疸(如胆结石、胆管癌等引起胆道梗阻)、溶血性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
4.直接胆红素(DBIL):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可通过肾脏排出。正常参考值为06.8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即胆汁排泄受阻,如胆管结石、胆管炎、胰头癌等疾病。
5.间接胆红素(IBIL):是未经过肝脏处理的胆红素,不能通过肾脏排出。正常参考值为1.710.2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也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潴留。
6.白蛋白(ALB):由肝脏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正常参考值为3555g/L。肝脏疾病时,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由于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白蛋白水平可降低。此外,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等导致蛋白质丢失过多,或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使白蛋白降低。白蛋白水平降低可引起水肿等症状。
7.球蛋白(GLO):是血浆蛋白的一种,由机体免疫细胞产生,包括α1、α2、β和γ球蛋白等。正常参考值为2030g/L。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多发性骨髓瘤等;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先天性低球蛋白血症等。
8.白球比(A/G):即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正常参考值为1.52.5∶1。肝脏疾病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合成可能增加,导致白球比降低,提示肝脏功能受损。
二、肝功能五项检查的意义
通过对肝功能五项各项指标的检测和综合分析,可初步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了解肝脏受损程度、损伤原因,以及是否存在黄疸及黄疸类型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同时也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等。
三、影响肝功能五项检查结果的因素
1.生理因素:剧烈运动后,ALT和AST可能会暂时升高;饮酒会使ALT、AST、GGT(γ谷氨酰转肽酶,部分医院也会纳入广义肝功能检查项目)等升高;熬夜、过度劳累也可能影响检查结果。所以检查前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保证充足睡眠。
2.饮食因素:检查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可能使血液中脂质增多,影响检测结果。检查前一天应清淡饮食,晚上10点后禁食禁水,保证空腹812小时进行抽血检查。
3.药物因素:许多药物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在用药期间进行肝功能检查可能出现指标异常。若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应告知医生,必要时调整检查时间或停药后复查。
4.疾病因素:除肝脏疾病外,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肝功能五项结果,如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衰可引起肝淤血,造成ALT、AST升高;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可导致胆红素升高。因此,在分析肝功能检查结果时,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四、不同人群进行肝功能五项检查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某些生理指标与成人略有差异。采血时可能因不配合增加操作难度,家长需提前安抚好孩子情绪,必要时可在睡眠状态下采血。另外,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若因病情需要使用,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2.孕妇:孕期肝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孕晚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血容量增加等因素,ALT、AST可能会轻度升高。孕妇进行肝功能五项检查前同样需空腹,检查结果若有异常,需进一步评估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原因,必要时进行动态监测和相应治疗,以保障母婴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可能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且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对各种致病因素的耐受性降低。因此,老年人定期进行肝功能五项检查尤为重要,检查前应详细告知医生所患疾病及用药情况,以便准确判断检查结果。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大量饮酒者易发生酒精性肝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五项,检查前务必严格戒酒一段时间。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人群,因肝脏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检查前需调整作息规律。从事接触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工作的人群,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损害肝脏,需定期检查肝功能,检查前避免接触相关有害物质,并做好防护措施。
5.有肝脏病史人群:如慢性乙肝、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等,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五项,以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检查时间应严格遵循医生建议,检查结果若有明显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五、肝功能异常的治疗药物(仅列举药物名称)
1.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促进肝细胞膜再生,稳定、修复和保护肝细胞膜。
2.水飞蓟宾:具有抗氧化、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3.甘草酸二铵: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