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境相关症状
1.心境高涨:患者常表现出持续的兴高采烈、喜悦兴奋状态,自我感觉极度良好,自我评价显著增高,甚至可能出现不切实际的夸大观念,例如坚信自己拥有远超实际的非凡能力、财富或地位等。
2.情绪易激惹:对小事极易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稍有不如意便勃然大怒,可能因微不足道的缘由就引发冲动行为,如与他人激烈争吵、冲动摔东西等。
二、思维相关症状
1.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言语量明显增多且语速较快,话题容易随境转移难以集中围绕同一主题,比如原本在讨论一个话题,很快就会毫无关联地跳跃到其他话题上,思维连贯性较差但患者自身却感觉思维非常敏捷。
2.夸大或妄想表现:可能出现脱离实际的夸大观念,严重时可发展为妄想,例如坚信自己是特殊的存在、拥有超自然的力量等,且这类观念难以被纠正。
三、行为活动相关症状
1.活动增多:精力异常充沛,活动量显著增加,喜欢参与各种社交活动,频繁与他人交往,睡眠需求明显减少但仍能保持较高的活跃度,例如连续几天不休息仍精力旺盛地参与聚会、社交等活动。
2.冲动行为:由于缺乏充分思考,可能会采取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如盲目投资、冲动消费、轻率地与他人发生冲突等,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较差。
四、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
儿童青少年:躁狂发作时情绪易激惹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活动增多可能更偏向于过度参与学校内的各类活动,如频繁参与各种竞赛、社团活动等,且可能因情绪问题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
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对情绪有一定影响,在月经周期、孕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情绪波动可能更明显,躁狂发作时情绪高涨、易激惹等表现可能与激素变化相关联。
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本身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躁狂发作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例如本身有焦虑症的患者,躁狂发作时焦虑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需要特别关注原发病与躁狂发作的相互影响,及时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