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部分人群可自愈
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轻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具有一定的自愈可能性。一般来说,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病毒的侵袭。例如,对于一些症状较轻,仅出现轻微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年轻、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在充分休息、加强营养、适当多饮水等良好的一般支持措施下,身体的免疫系统有能力逐步清除病毒,实现自愈。
二、自愈的相关影响因素
(一)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来说免疫系统处于发育或较为活跃的状态,部分轻症感染可能更容易自愈,但也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而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衰退,自愈能力相对较弱,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即使有自愈倾向,也需要更加谨慎的观察和必要的医疗干预。
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则情况更为特殊,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自愈能力较差,感染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二)基础病史因素
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愈难度增大。例如,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其肺部功能本身受限,感染病毒后更难依靠自身免疫完全清除病毒,且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不利于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和自我修复。
(三)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相对更有利于自愈,比如平时经常锻炼、作息规律、饮食均衡的人,其身体的代谢、免疫调节等功能处于较好状态,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对抗病毒。而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的人,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自愈的过程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病情可能加重。
三、需警惕不能自愈的情况及应对
(一)不能自愈的表现
当感染者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8.5℃,持续3天以上)、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意识模糊、严重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时,往往提示不能依靠自身自愈,需要及时就医。
(二)应对措施
一旦出现上述不能自愈的表现,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比如进行吸氧、抗病毒药物(如符合指征时使用相关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降低发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的风险。
四、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一)儿童
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40次/分钟,学龄儿童呼吸频率>30次/分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脆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其身体依靠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但不能盲目等待自愈而延误治疗。
(二)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后,家属需更加细心照料。要关注老年人的体温变化、咳嗽咳痰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新的不适症状。鼓励老年人适当饮水、清淡饮食,帮助其翻身、拍背等促进排痰。一旦发现老年人病情有加重趋势,如呼吸费力、嗜睡等,要尽快送往医院,因为老年人自愈能力弱,病情容易恶化。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这类人群感染后,要严格按照基础疾病的管理要求,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的变化,如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肺部疾病患者要关注呼吸功能等。同时,严格遵循医生对于基础疾病治疗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对的综合方案,不能寄希望于单纯自愈而忽视基础疾病的控制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