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好不好看三点就知道是哪三点?

一、排尿情况

尿量:正常成人每天尿量一般在1000-2000毫升左右。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称为少尿,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多于2500毫升称为多尿。尿量的变化能反映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等情况。例如,肾功能不全时可能出现尿量异常改变,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尿量明显减少,而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多尿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尿量也有差异,儿童由于身体代谢特点,尿量相对较多,但也有其正常范围,婴儿尿量相对更多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尿量范围。

排尿次数:白天排尿次数一般在4-6次,夜间0-1次。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减退等问题,比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情况;而尿频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但肾脏功能异常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尿液外观

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如果尿液颜色异常,如呈洗肉水样可能提示血尿,血尿可能是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肾脏相关疾病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女性在月经期可能会影响尿液颜色判断,需注意区分。新生儿尿液颜色也有其特点,正常新生儿尿液颜色较浅,若出现异常颜色也需警惕肾脏等相关问题。

透明度:正常尿液清澈透明。如果尿液浑浊,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导致尿液中有大量白细胞、细菌等成分,使尿液浑浊,肾脏感染也可能导致尿液浑浊情况出现。不同年龄人群尿液透明度判断类似,但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需更谨慎观察,因为儿童表达可能不清晰,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尿液外观变化。

三、水肿情况

眼睑及面部水肿:早晨起床后,如果发现眼睑、面部水肿,可能是肾脏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肾脏对水钠的排泄调节功能异常时,水分会在组织疏松部位积聚,眼睑和面部是比较常见的水肿部位。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出现晨起眼睑水肿,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波及全身。不同年龄人群水肿表现略有不同,儿童水肿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如孩子面部、眼睑等部位肿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肾脏功能等情况。

下肢水肿:肾脏功能不好时,也会出现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小腿部位。当肾脏滤过功能下降,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就会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肾脏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下肢水肿情况,需关注自身下肢水肿变化,及时排查肾脏等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