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二酸血症(尿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尿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机酸代谢异常疾病。

病因: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缺乏或其辅酶维生素B12代谢缺陷所致。编码变位酶的MMAA、MMAB等基因缺陷可导致变位酶缺乏;而参与维生素B12代谢的MMADHC等基因异常则会引起维生素B12代谢缺陷。不同的病因会影响体内甲基丙二酸的代谢过程,使得甲基丙二酸及其前体在体内蓄积。

临床表现: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年龄多在新生儿至婴幼儿期。常见症状有呕吐、嗜睡、呼吸急促、肌张力低下等,严重者可出现酮症酸中毒、脱水、昏迷等。在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期可能以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等危重表现起病;婴幼儿期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情况。性别差异方面无明显特异性,主要与基因缺陷导致的代谢异常程度相关。生活方式方面,若患儿摄入富含蛋白的食物后,由于代谢异常,会加重甲基丙二酸等的蓄积,从而诱发症状。有相关病史的家族中,后代患病风险增加。

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尿中甲基丙二酸水平升高,血浆氨基酸分析可发现甘氨酸、丙氨酸升高等。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从而进行确诊。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家族史等多方面因素。

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原则是限制蛋白质摄入,补充足够热量,给予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对于维生素B12有效的患者,可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12治疗;对于变位酶缺乏的患者,则需要特殊的饮食管理,如给予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等。

预后: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开始的早晚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患儿,部分可以正常生长发育,智力发育也可能不受明显影响;而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的患儿,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家族病史的家庭,产前诊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进行基因检测,评估胎儿患病风险。在护理方面,对于患儿要注意保证营养供给,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例如在喂养时要注意避免呛咳等情况发生。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和婴幼儿,由于其代谢和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标准进行操作,密切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