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学矫正
(一)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近视的方法,通过合理验光确定合适的度数,能帮助清晰视物,不同年龄段人群可根据自身用眼需求选择合适材质和款式的框架眼镜,儿童需定期复查调整度数,因为其眼部发育尚不完善,近视度数可能变化。
(二)角膜接触镜
1.软性接触镜:分为日抛、月抛等不同类型,透氧性较好的软性接触镜可矫正近视,青少年佩戴需注意眼部卫生,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发眼部感染等问题。
2.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RGP对控制近视进展有一定作用,尤其适合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其良好的透气性可减少眼部并发症风险,但验配要求较高,需在专业机构进行。
二、手术矫正
(一)准分子激光手术
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适用于年龄一般在18-50周岁,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的人群,通过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角膜曲率来矫正近视,但术后需注意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影响恢复。
2.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于角膜较薄不适合LASIK的患者可选择LASEK,但其恢复时间相对较长,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可能较明显。
(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
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1000-1800度以内)、角膜较薄不能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可植入人工晶体矫正近视,手术创伤较小,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后需定期复查眼部情况。
三、视觉训练
(一)眼部肌肉训练
通过特定的眼部运动训练,如眼球转动、远近交替注视等,可锻炼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对改善视力有一定辅助作用,儿童和青少年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视觉训练,有助于提升眼部调节能力。
(二)哺光仪等设备辅助训练
一些哺光仪等设备可通过特定的光线刺激来延缓近视进展,但其效果和安全性还需更多长期临床研究验证,使用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要注意儿童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不当使用对眼部造成不良影响。
四、生活方式调整
(一)用眼环境
保持室内光线适宜,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阅读和书写时保持正确的距离,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持续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
(二)用眼时间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青少年每天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且要注意与屏幕保持合适距离,使用过程中适当增加眨眼次数,减少眼干等不适。
(三)饮食
保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这些营养物质对眼睛健康有益,可维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有助于保护视力。
(四)户外运动
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助于延缓眼轴增长,从而预防和控制近视,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儿童在户外能更好地促进身体和眼部发育,青少年在户外可缓解用眼疲劳,降低近视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