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主要症状有腰痛、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等
病因包括退行性改变、慢性损伤等
症状轻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80%~90%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非手术治疗缓解。
治疗目的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
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者。
主要方法有卧床休息、牵引治疗、理疗和推拿、按摩、药物治疗。
是非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大、小便尽量不下床。
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在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
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
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概率。
可采用骨盆牵引的方式,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症状。
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疼痛严重,难以忍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属于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常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
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脱水剂可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神经根压迫,进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
常用脱水剂包括甘露醇等,静脉输注即可。
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皮质激素注射。
一般采用长效皮质激素+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
如伴有肌肉痉挛,可使用肌肉松弛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氯唑沙宗、替扎尼定、氟吡汀等。
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
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加重,应慎重。
针灸对慢性腰痛有一定的疗效。
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小针刀疗法是将中医传统针刺疗法与手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松解病灶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降低周围组织压力,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同时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正常生理结构,为周围组织重建创造条件。
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因疾病状况一直不好转、影响正常生活,而焦虑、抑郁。
良好的心态是疾病恢复的基础,医生应进行心理引导和康复指导,周围朋友和家人也应予以安慰、鼓励,使心态转变,利于疾病的恢复。
手术治疗常适用于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
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其下肢症状明显,以致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
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
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合并椎管狭窄者。
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不宜进行手术治疗。
首次发作或反复发作,但没有进行保守治疗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患有多发性纤维组织炎或风湿症。
临床症状怀疑腰椎间盘突出,但影像检查并未确定者。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微创手术、传统开放手术。
微创手术一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创伤小,疗效好,而且恢复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较好的选择。
主要目的为减轻周围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症状。
常用的微创手术为髓核化学溶解法、显微外科腰椎间盘摘除术、微创髓核摘除术。
具体术式包括侧方入路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用特殊椎间盘镜器械经侧路或后路行椎间盘切除术等。
其中,侧方入路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通过脊柱内镜完成髓核摘除,切除突出的椎间盘,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进而缓解症状。
髓核化学溶解法有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已较少使用。
主要目的是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症状。
经后路腰背部切口,可行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
一种较常用的术式,适用于单纯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手术方式为经椎板间隙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适用于有明显退行性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直接切除椎间盘组织,降低椎间盘所受压力,达到减轻或解除神经根受压的目的。
有发生腰椎不稳的可能。
适用于腰椎间盘双侧突出者,或有明显椎管狭窄者。
在脊椎横向平面,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对受压的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
有发生腰椎不稳的可能,或继发椎管狭窄。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腰椎不稳或退行性滑脱者,可行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可恢复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解除神经根压迫。但可能会继发相邻椎间不稳。
其他外科手术还包括小切口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
如果是马尾综合征者,应进行急诊手术。